時間:2009-11-10 點擊: 次 來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凡商品進入倉庫儲存,必須經過檢查驗收,只有驗收后的商品,方可入庫保管。貨物入庫驗收是倉庫把好“ 三關”( 入庫、保管、出庫 ) 的第一道,抓好貨物入庫質量關,能防止劣質商品流入流通領域,劃清倉庫與生產部門、運輸部門以及供銷部門的責任界線,也為貨物在庫場中的保管提供第一手資料。 (一)商品驗收的基本要求 (1)及時。 到庫商品必須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驗收入庫工作。這是因為商品雖然到庫, 但未經過驗收的商品沒有入賬,不算入庫,不能供應給用料單位。只有及時驗收,盡快提出檢驗報告才能保證商品盡快入庫入賬,滿足用料單位的需求,加快商品和資金的周轉。同時商品的托收承付和索賠都有一定的期限, 如果驗收時發現商品不合規定要求, 要提出退貨、換貨或賠償等請求,均應在規定的期限內提出。否則,供方或責任方不再承擔責任,銀行也將辦理拒付手續。 (2) 準確。驗收應以商品入庫憑證為依據,準確地查驗入庫貨物的實際數量和質量狀況,并通過書面材料準確的反映出來。做到貨、賬、卡相符,提高賬貨相符率,降低收貨差錯率,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嚴格。 倉庫的各方都要嚴肅認真地對待商品驗收工作。驗收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國家和企業的利益,也關系到以后各項倉儲業務的順利開展。因此,倉庫領導應高度重視 驗收工作,直接參與驗收人員要以高度負責的精神來對待這項工作,明確每批商品驗收的要求和方法,并嚴格按照倉庫驗收入庫的業務操作程序辦事。 (4)經濟。 商品在驗收時,多數情況下,不但需要檢驗設備和驗收人員,而且需要裝卸搬運機具和設備以及相應工種工人配合。這就要求各工種密切協作,合理組織調配人員與設備,以節省作業費用。此外在驗收工作中,盡可能保護原包裝,減少或避免破壞性試驗,也是提高作業經濟性的有效手段。 (二)商品的驗收程序 商品驗收包括驗收準備、核對憑證、確定驗收比例、實物檢驗、做出驗收報告及驗收中發現問題的處理。 (1)驗收準備 驗收準備是貨物入庫驗收的第一道程序。倉庫接到到貨通知后,應根據商品的性質和批量提前做好驗收的準備工作,包括以下內容: 1)全面了解驗收物資的性能、特點和數量,根據其需求確定存放地點、垛形和保管方法。 2)準備堆碼苫墊所需材料和裝卸搬運機械、設備及人力,以便使驗收后的貨物能及時入庫保管存放,減少貨物停頓時間;若是危險品則需要準備防護設施。 3)準備相應的檢驗工具,并做好事前檢查,以便保證驗收數量的準確性和質量的可靠性。 4)收集和熟悉驗收憑證及有關資料。 5)進口物資或上級業務主管部門指定需要檢驗質量者,應通知有關檢驗部門會同驗收。 (2)核對憑證 入庫商品即須具備下列憑證 : 1)貨主提供的入庫通知單和訂貨合同副本,這是倉庫接收商品的憑證; 2)供貨單位提供的驗收憑證,包括材質證明書、裝箱單、磅碼單、發貨明細表、說明書、保修卡及合格證等; 3)承運單位提供的運輸單證,包括提貨通知單和登記貨物殘損情況的貨運記錄、普通記錄以及公路運輸交接單等,作為向責任方進行交涉的依據。 核對憑證, 就是將上述憑證加以整理后全面核對。入庫通知單、訂貨合同要與供貨單位提供的所有憑證逐一核對,相符后,才可以進入下一步的實物檢驗;如果發現有證件不齊或不符等情況,要與存貨、供貨單位及承運單位和有關業務部門及時聯系解決。 (3)檢驗貨物 檢驗貨物是倉儲業務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包括檢驗數量、檢驗外觀質量和檢驗包裝三方面的內容,即復核貨物數量是否與入庫憑證相符,貨物質量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貨物包裝能否保證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的安全。 |
上一篇:商品入庫管理之貨物接運
下一篇:商品入庫管理之入庫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