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物流是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們之問存在著非常緊密的關系。要實現國際貿易,完成把商品從一國運送到另一國指定的地點并交給客戶,即必須實現國際物流。所以,國際物流是國際貿易實現的保障,是商品超越國界從供給國向需求國在空間、時間上的物理性的實體流動過程。國際物流全過程包括出口國的出口物品離開國境(關境)后,一直進入到進口國的國境(關境)。
(1)國際物流是國際貿易的必要條件
世界范圍的社會大生產必然引起不同的國際分工,由于國際分工的曰益細化和專業化,必須要有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這就要求開展與國際貿易相適應的國際物流,將國外客戶需要的商品適時、適地、按質、按量、低成本地送到,從而提高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擴大對外貿易。同時可將本國需要的設備、物資等商品適時、高效、低成本地進口到國內,滿足國內人民生活、生產建設、科學技術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2)國際貿易促進物流國際化
跨國經營與國際貿易的發展,促進了商品和信息在世界范圍內的大量流動和廣泛交換,物流國際化成為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方面,國際貿易是國際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礎,國際貿易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決定著國際物流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另一方面,國際物流的科學化、合理化又是國際貿易發展的有利保障。
(3)國際貿易對物流提出新的要求:
隨著世界經濟的飛速發展,國際貿易表現出一些新的趨勢和特點,從而對物流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質量要求 國際貿易的結構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傳統的初級產品、原料等貿易品種逐步讓位于高附加值、精密加工的產品。由于高附加值、高精密度商品流量的增加,對物流工作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由于國際貿易需求的多樣性,造成物流多品種、小批量化,這就要求國際物流向優質服務和多樣化發展。
(2)效率要求 國際貿易活動的集中表現就是合約的訂立和履行,而國際貿易合約的履行是由國際物流活動來完成的,因而要求物流高效率地履行合約。因此,必須加強物流管理。根據國際貿易商品的不同,采用與之相適應的巨型專用貨船、專用泊位以及大型機械等專業運輸設備,提高物流效率。
(3)安全要求 由于國際分工和社會生產專業化的發展,大多數商品在世界范圍內分配和生產,例如,美國福特公司某一牌號的汽車的生產需要20多個國家中的30多個廠家提供原材料、零配件,產品銷往l00多個國家或地區。物流所涉及的國家多,地域遼闊,在途時間長,受氣候條件、地理條件等自然因素和政局、罷工、戰爭等社會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大,因此,在組織國際物流時,選擇運輸方式和運輸路線時,要密切注意所經地域的氣候條件、地理條件,還應注意沿途所經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局勢、經濟狀況等,以防止人為因素和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造成貨物損失。
(4)經濟要求 國際貿易的特點決定了國際物流的環節多,備運期長。在國際物流領域,控制物流費用、降低成本有很大潛力。對于國際物流企業來說,選擇最佳物流方案,提高物流經濟性,降低物流成本,保證服務水平,是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