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歷史由來已久。人們對物流價值的認識也經過了一段曲折的過程。
物流的價值最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得到認識的,至今共經歷了七次價值發現。
· 第一次價值發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稱為物流系統功能價值的發現。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首次采用了托盤、叉車的后勤軍事系統,該系統貫穿了軍事物資從單元組合(集裝)的裝卸活動開始,高效連貫地搬運、運輸、儲存、再運輸搬運,直到按指定軍事目標到達目的地為止的整個過程,有效地支撐了龐大的戰爭機器。
· 第二次價值發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又稱為物流經濟活動價值的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將大量軍事技術和軍事組織方式轉移到民間活動中,物流系統的思想方法和相關技術、相關管理方式成功地實現了“軍轉民”,使“物流”不僅有非常重要的軍事價值,而且也具備非常重要的經濟活動價值,可以在經濟界廣泛地采用,可以為企業增加一些新的管理思想和結構模式。
· 第三次價值發現是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又稱為物流利潤價值的發現。20世紀50年代以后,歐、美等許多經濟發達國家進入大量生產、大量銷售的時代,開始面對一個“無限的市場”,只要能夠快速地、順利地實現產品向用戶轉移就能夠獲取利潤。有些企業發現采用物流技術和物流管理方式能夠快速地將產品送達用戶,有效地增強企業活力,提高企業的效率,增加企業的利潤,于是,物流在企業界被視為“第三利潤源泉”。
· 第四次價值發現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又稱為物流成本價值的發現。1973年,日、美等國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以石油為首的能源、原料、材料、勞動力價格全面上漲。此時許多經濟學家預言由于傳統的第一、第二利潤源泉已經變成了 企業的成本負擔,將出現全世界的長期的經濟衰退。但是這種現象并沒有持久,因為日本、韓國等企業發現物流領域有非常大的降低成本空間。他們充分利用物流系統技術和現代物流管理方式之后,有效地彌補了原材料、能源、人力成本上揚的壓力,從而使人們認識到物流還具備非常重要的降低成本的價值。
· 第五次價值發現是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又稱為物流環境價值的發現。20世紀70年代后期,許多現代工業化城市交通阻塞、混亂,污染加重,后來它們開發物流系統、廣泛推行物流合理化和普遍實施系統物流管理,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合理地、節約地完成了資源配置任務,物流裝備得到了全面系統的開發,裝備的效率大大提高而能耗大大降低。“物流”對改善環境、降低污染、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此時被發現。
· 第六次價值發現是在20世紀80年代,又稱為物流服務價值的發現。20世紀80年代,日本企業率先在物流領域里應用了廣泛配送方式以及更先進的“準時供應系統”、“零庫存系統”等。這個改變得益于兩個支持因素,一個是在現代信息技術下建立的穩定有效的“供應鏈”;另一個就是遠遠超出“售后服務水平”、貼近用戶的服務。
· 第七次價值發現是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又稱為物流國民經濟價值的發現。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證實了以“物流”為重要支柱產業的新加坡、香港有較強的抗御經濟危機的能力。例如,受金融風波影響較大的馬來西亞經濟增長為-6.8%,泰國為-8%,東盟為-9.4%,但香港為-5.1%,新加坡則實現了1.5%的正增長。這說明物流不僅對于企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樣,對于國家經濟發展都起到了完善結構、提高國民經濟總體質量和抗御危機的作用。
總而言之,物流的價值可以歸納為:獲得第三利潤源泉(3rd profit resource)、降低成本(reducing cost)、提高資產使用效率(increasing asset efficiency)、滿足需求(meet demands)、規避風險(avoiding risks)、增強競爭力(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