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劉偉華 2009年,我國經濟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率先復蘇,經濟回升勢頭明顯。2010年,我國經濟發展既存在許多積極變化和有利條件,但也需要充分估計到后金融危機時代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嚴峻性和不確定性。2009年12月初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做好2010年經濟工作,重點要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上下功夫,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在這種宏觀經濟背景下,制造業物流發展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趨勢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即將出臺,制造業物流總額繼續保持增長。 2010年,我國經濟面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影響的壓力,為了保證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企穩回升的勢頭,除了原有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外,為發揮新的經濟增長點對經濟的強大推動作用,國家發改委表示,中國將研究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七大產業。這些產業的發展將進一步加速中國工業化發展中后期進程,是構成社會物流總額新興的中堅力量。目前,有關部門正醞釀推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目前該振興規劃正在起草中,預計最快將在2010年初出臺。 除了中央,各省市也大力推進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東部大省江蘇省在2009年11月也已經下發通知,要求相關部門組織編制新興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以及六個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的實施意見。江蘇省提出的重點將是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新傳感網六個新興產業。安徽省已經明確界定了新興產業的范圍,主要包括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公共安全,以及各地近年來根據自身特點培育的新興產業七個領域。浙江省前不久專門成立新興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計劃將新興產業發展納入浙江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領導小組已經明確提出將太陽能、風力發電裝備、新材料產業、生物與新醫藥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海洋新興產業等作為下一步發展的重點。2010年,無論是投資、產業政策還是信貸政策都將會越來越多地向新興產業傾斜。 從總體上看,中國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發展階段,“工業主導型”和“工業重型化”是這一階段的突出特征。從2002年開始,以一批新的高增長產業的出現和持續強勁增長勢頭為標志,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較快增長周期,這些高增長主導產業帶動了鋼鐵、化工、煤炭等原材料產業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工業產品附加價值不斷提高,部分工業產品結構將逐步由生產資料為主向消費資料為主轉變,預計2010年工業品物流總額仍有很高比例,工業品物流是拉動社會物流總額增長的重要力量。 趨勢二:經濟結構調整與升級將進一步加快物流外包速度,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更加明顯。 2010年作為“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三年振興規劃的關鍵一年,我國經濟將繼續圍繞“調整轉型、創新升級”戰略,實施九大制造業振興規劃。國內鋼鐵、汽車、紡織、裝備制造業等相關行業兼并重組步伐加快,在兼并重組過程中,物流業務重組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物流外包的需求和釋放速度也將進一步加快,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趨勢更加明顯。因此,物流企業要進一步提升制造業細分行業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滿足更加多樣性、專業化的物流需求;物流企業要通過對現有物流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與其他九大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形成產業結構調整和振興的組合拳,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 此外,伴隨著國家發改委“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示范工程”有關方案將于2010年出臺,兩業聯動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趨勢三: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受到重視,清潔生產與綠色物流受到青睞。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是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會議,雖然沒有簽訂有效的協議,但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將會以越來越快的步伐走進人們的生活,日益受到重視。例如,為了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指導和推動制造企業依法實施清潔生產,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和避免污染物的產生,保護和改善環境,制定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2009年全國已發布鋼鐵、煤炭、輪胎、水泥等30項工業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用于評價工業行業企業的清潔生產水平,作為創建清潔生產先進企業的主要依據,并為企業推行清潔生產提供技術指導。 作為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物流將更加受到青睞。綠色物流不僅是一般物流的節約和降低成本,更重視的是綠色化和由此帶來的節能高效少污染。在此背景下,制造業物流的共同配送、整合運輸、專業第三方物流運作等模式將日益重視,包裝的大型化和集裝化、包裝多次、反復使用和廢棄包裝的處理等得到加快發展。作為資源節約化利用的有效方式,物流外包也將得到加快發展。 趨勢四:制造業重點領域物流發展得到進一步推動。《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指出將大力實施重點領域物流工程。要加強石油、煤炭、重要礦產品及相關產品物流設施建設,建立石油、煤炭、重要礦產品物流體系。加強對化學危險品物流的跟蹤與監控,規范化學危險品物流的安全管理。推動汽車和零配件物流發展,建立科學合理的汽車綜合物流服務體系。鼓勵企業加快發展產品與包裝物回收物流和廢棄物物流,促進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預計在2010年,這些重點領域物流發展將得到進一步推動,并有望成為2010年的物流發展新亮點。 趨勢五:技術與應用創新成為制造業物流發展的保障。 作為制造業物流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物聯網技術將迅速升溫,引領新一輪物流技術熱潮。物聯網概念是在“互聯網概念”的基礎上,將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的一種網絡概念。其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概念。在國家大力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聯網會是工業乃至更多行業信息化過程中,一個比較現實的突破口。而且,RFID技術已經在多個領域多個行業進行了一些閉環應用。 物聯網是一種以傳感網為代表的信息獲取技術,它被很多國家稱為信息技術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目前中國已經把物聯網明確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和2050年國家產業路線圖。因此,2010年物聯網技術將獲得快速發展,并在制造業物流領域逐漸發揮積極的作用。(根據作者相關稿件整理,未經審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