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商貿業、物流業的形勢分析與進一步激活經濟發展的若干建議
時間:2009-05-08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丁俊發 - 小 + 大
關于商貿業、物流業的形勢分析與進一步激活經濟發展的若干建議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首席顧問 丁俊發 一、先從江澤民同志的一段話說起 江澤民同志于2002年2月25日在中央黨校講到:“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重生產輕流通’的觀念烙印很深,這也是影響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搞好流通極為重要,是消費通過流通來決定生產,只有現代的流通方式才能帶動現代化的生產,大規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帶動大規模的生產。因此要大力支持和推進連鎖經營、集中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推動經濟發展,提高競爭力。”這段話的核心思想是: 1、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開始進入消費通過流通來決定生產的時期。中國的經濟發展必須走內需拉動之路, 消費需求將逐步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2、到現在為止,“重生產輕流通”的觀念烙印很深,這仍然是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個烙印是馬克思、斯大林給我們的,因此要敢于否定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空想流通論”、斯大林的“無流通論”、和毛澤東的“輕流通論”。毛澤東同志重視槍桿子、筆桿子,也重視稱桿子,但陷入左的階級斗爭理論時,就把流通變成資本主義復辟的溫床,產生修正主義的根源。“重生產輕流通”的觀念烙印很深,影響經濟發展,這就需求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清除這種烙印,與舊觀念徹底決裂。 3、“現代流通方式才能帶動現代化的生產,大規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帶動大規模的生產”。這就要求我們充分重視流通生產力,大力推動發展新的流通方式,包括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連鎖經營等等。 現在很少有人去好好研究江澤民同志的這段講話,這不僅僅是江澤民同志的講話,這段話集中反映了中央新一代領導人對流通問題的精辟論述,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也是我們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必須考慮的一個重大問題。 二、2009年商貿業、物流業的形勢分析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加上中國經濟發展中深層次矛盾的凸現,2008年,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從13%下降到9%,今年一季度,也從去年增長10.6%下滑到6.1%。商貿流通業、物流業也受到很大沖擊。見下表
項 目 | 絕對額 | 同比增長(%) | 增幅(%)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 | 108488 | 21.6(扣除物價為15.7) | +5.9 | 社會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億元) | 265456 | 10.4(按可比價格計算) | -9.4 | 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億美元) | 25616 | 17.8(2001年以來首次低于20%) | -5.7 | 社會物流總額(萬億) | 89.9 | 19.5 | -6.7 | 全社會貨運總量(億噸) | 245 | 9.3 | -1.4 |
2009年1-3月
項 目 | 絕對數 | 同比增長(%) | 增幅(%)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 | 29398 | 15 | 3.6 | 社會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億元) | 55698 | 2.2(按可比價計算) | | 貨物進出口總額(海關統計)(億美元) | 4287.39 | -24.9 | | 社會物流總額(萬億) | 18.7 | 按現價計算下降3.3(近幾年來首次負增長) | -15 | 全社會貨運量(億噸) | 57.8 | 4.4 | -6.3 |
這里我要說明的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08年比2007年增長21.6%,充分顯示了消費需求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但去年四季度,同比增長速度從前三季度的27%一下子下跌到9.7%,到今年1-2月份,雖同比增長了15.2%,但增幅下滑5個百分點。全國一百家重點零售企業1-2月份銷售額只增長7.01%,銷售與效益下滑十分明顯,對此不能過份樂觀。 2009年走勢判斷: 第一,我對今年GDP增長7%左右充滿信心。因為中國處于工業化中期,城市化加速,加上新農村建設,基本面沒有變,發展空間很大;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央應對措施有力,已初顯成效;G20會議取得積極成果,鼓舞了全球經濟復蘇的信心,改善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中國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變革,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重民生方針正確。根據我們對PMI的監測與分析,PMI的平均值已從去年四季度的41.5%回升到今年一季度的48.9%,去年四季度經濟的急劇下滑已得到抑制,中國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目前整體經濟處于低位緩沖區,二季度仍是如此,三季度將緩慢爬升。 第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09年與去年增幅可以達到基本持平,即增長15%左右,考慮到今年國家加大刺激消費的力度,以及CPI下降(要密切注視通脹與通縮的變化),出口產品轉內銷等因素,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幅也可能接近20%,進一步加大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但目前由于經濟下滑對流通業的影響,還沒有走出銷售下跌的陰影。城市影響大于農村,百貨店影響大于連鎖超市,東部影響大于中西部、高檔品影響大于低檔品,“土豆效應”、“口紅效應”在中國同樣出現。 第三,全年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將隨著投資、工業生產以及進出口貿易增速減慢而有所回落,二季度將好于一季度,下半年回升速度將逐步加快,全年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在27.5萬億左右,可比增長速度在9%左右。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全年平均將下降5%左右,生產資料銷售價格全年將下降10%左右。 第四,物流業的發展是與實體經濟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特別是制造業、建筑業、進出口與農業。在物流總額中,工業品物流總額一直占到80%以上,工業是否回暖對物流業起決定作用。根據我們對制造業PMI的跟蹤,已從去年四季度的41.5上升到今年一季度的48.9,且連續四個月上升,三月份已達到52.4%。非制造業PMI已上升到55.7%,比上月上漲13.8個百分點。兩者均超過50%的臨界點。由于全球經濟下滑,進出口物流將受到很大影響,根據長鞭效應,世界經濟增速降低1%,將引起世界航運市場10%的增速放緩。我們預計,2009年社會物流總額將接近100萬億,增長13%左右,社會物流總費用和物流業增加值將分別增長10%和9%左右,物流業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態勢。 第五,進出口貿易由于全球經濟繼續下滑,雖然G20希望到2010年底經濟回暖,但2009年仍將是最困難一年,發達國家將出現0.5%的負增長,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將降至4.5%左右,全球經濟增長將從去年的2.5%降至1%。所以,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雖然加大了出口退稅力度(我建議要適可而止),但仍不會有好的前景,將保持去年的增長水平或略有下降。 三、關于進一步刺激經濟發展的若干建議 (一)中國必須建立強有力的內需拉動運行體制,轉變經濟發展思路,逐步把消費拉動放到首位。把促進消費作為確保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最主要的最直接的途徑 (1)在生產——分配——交換(流通)——消費這一社會生產與再生產的鏈條上,消費是所有生產的唯一目的和歸宿,消費是經濟運行的起點,是國民經濟活動的最終調節者,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我這里指的消費包括生產性消費與生活性消費,但滿足民生需要的最終消費是最根本的。不解決這一基本認識,應對措施可能回到“發展生產,保障供應”的老路上去。 (2)把適度提高最終消費率,特別是居民消費率作為一個硬指標。我不反對在一定時期,特別是工業化、城市化攻堅時期,以及在特種情況下為保增長,加大投資需求力度,但這是一種不可能持久的經濟發展方式。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投資率居高不下,2003-2007年投資率年均達到42.3%(2006年全球投資率為21%),最終消費率2007年下降到49%(2006年全球最終消費率為89%),特別是居民消費率下降到35.3%。我認為投資過熱,消費偏冷,投資需求的貢獻率與拉動力大于最終消費的貢獻率與拉動力,必然會失去中國經濟發展的目標與動力。建議最終消費率到2015年恢復到“九五”時期60%的水平,其中居民消費率要高于48%。據此,大刀闊斧的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城鎮居民與農民收入水平,改變居民收入提高速度大大低于國家財政與企業收入提高水平的局面,為消費拉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把新一輪經濟刺激措施的重點放到三個方面,即“民”、“小”、“市
|